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当前位置: 研究分析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详细

“信托业协会”公众号转载中铁信托课题:《【专题研究】资管新规背景下的信托业转型与发展研究(一)》

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

 

近些年来,金融行业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弊端日益暴露;与此同时,中国资管行业快速发展。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监管环境下,与资管业密切关联的资管新规终于出台,使资管行业回归到功能监管的框架下。

 

(一)大资管行业的发展格局

 

1.资管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7年之前,资产管理行业主要以公募基金为主,投资的基础资产主要是二级市场股票。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产管理各子行业逐渐兴起。2012年下半年开始,牌照资源逐步放开,资管行业进行了快速扩张。2016年后,监管大力整治资产管理行业乱象,在此基础上,资产管理行业迎来新的监管框架和统一的监管标准。

 

2.资管行业本质

 

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即资产管理,而管理资产的核心是管理价值和风险。管理价值是使得资产保值增值,取得收益;管理风险是将资产的损失可能性控制在资金所有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3.资管行业现状

 

近些年来,中国资管行业飞速发展。资管行业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余额22.2万亿元,资金信托21.9万亿元,公募基金11.6万亿元,私募基金11.1万亿元,证券公司资管计划16.8万亿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13.9万亿元,保险资管计划2.5万亿元。

 

(二)资管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产品多层嵌套藏匿真实风险

 

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金融行业资管产品多层嵌套现象普遍。多层嵌套产品中,由于可能涉及多个监管机构及适用于不同的监管政策,监管部门分割,导致底层资产与风险难以真正穿透,同时,拉长了资金链条,形成金融机构脱实向虚,资金体内循环加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增加。

 

2.对影子银行监管不足

 

新规出台前,各类资管产品基本都实行刚性兑付。一些金融机构通过资管业务,将表内资产出表,规避监管对于信息披露、风险损失准备金的要求,而实际上对客户分离定价,刚性兑付,从而沦为影子银行,使得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失去本来意义。

 

3.资金池模式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

 

新规出台前,资管行业普遍存在“资金池模式”,各类资管机构将募集的低价、短期资金投放到长期债券或股权项目,以寻求收益最大化。由于资金池业务存在投向不明、期限错配、资金和资产难以一一对应等特点,一旦发生风险,,将通过产品链条向对接的其他资管机构传导,进而存在引发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的隐患。

 

4.刚性兑付使风险停留在金融体系

 

新规出台前,资管产品刚性兑付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刚性兑付导致本应由资管产品投资者承担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原始风险被掩盖,无法得到有效缓释与释放,同时原始风险被转移至资管产品发行机构,并进一步通过发行机构向市场融入资金等方式向整个金融体系扩散,导致原始风险将随资产规模的增长在整个金融体系内累积。

 

5.各类资管机构的展业规则不一

 

资管新规出台前,各类资管机构的展业规则不一,面临的监管尺度也不同。虽然监管部门一直强调“穿透”监管,但在监管部门分割的背景下,真正的穿透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此时,即便所有的资管产品都是合乎监管要求的,但所有的链条叠加后,可能会造成杠杆过高或投向失控,从而影响宏观审慎,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综上所述,中国资管行业近十年的飞速发展,在积极促进了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市场化的同时,也显著加剧了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资管新规的出台将统一资产管理行业标准,促使资管回归“代客理财”本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主要监管政策及导向

 

1.宏观审慎政策及重点事件回顾

 

2017年以来,国务院及财政部共发布金融相关政策5个,意在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银保监会共发布信托业相关政策3个,意在规范信托行业运作;发布银行业相关政策15个,注重治理银行乱象、控制业务风险;发布保险业相关政策4个,重点在于乱象的治理和资金的运用;证监会共发布监管政策11个,在绿色金融体系和开放性资本市场的构建方面开始发力。

 

2.监管政策趋势与导向

 

近两年来,中国的金融监管趋势与导向主要体现以下原则:(1)维持金融稳定,防控金融风险;(2)治理金融业乱象,行业去杠杆;(3)各行业回归本源,资金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4)支持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开放性。

 

总体来看,金融监管趋严、追求行业稳健发展是未来的监管常态,虽然短期内严监管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产紧缩性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各类金融机构顺应监管潮流,调整业务操作方法和范围,金融行业将会迎来新的业态。

 

3.重点监管政策解读

 

(1)“三三四”专项整顿。“三三四”专项整顿是行业整顿的第一轮动作,始于银行,范围涉及券商、信托、基金等机构。此轮整顿力度大、监管政策出台密集,主要目的是整顿银行业的同业、加杠杆、表外等业务。在这一轮整顿下,银行业务逐渐回表,通道业务收紧,逐渐消除多层嵌套。

 

(2)《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该通知意在控制银信类业务扩展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对银行和信托公司两类机构的业务进行规范。该通知是对银信类业务的专项整治,是对银信类通道业务的规范和收紧,也是对银行资产“假出表”现象的整顿。

 

(3)《信托登记管理办法》。《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的出台,提高了信托业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完善了信托行业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为行业发展与行业监管提供丰富的数据和资料;同时,该管理办法提高了信托产品及业务相关数据的可得性,便于投资者自主判断、理性投资,培养自负盈亏意识,有利于“破刚兑”的进行。

 

资管新规主要内容及影响分析

 

资管新规对资管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对未来指引金融机构开展资管管理业务提供了非常明晰的方向和路径。

 

(一)资管新规的主要内容

 

资管新规正式发布,标志着资管行业步入统一监管新时代。资管新规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如下七个方面。

 

(1)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资管新规对刚性兑付进行了明确界定,并给出了处罚措施。同时希望通过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逐步打破刚性兑付风险,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主体行为。

 

(2)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为打击利用通道业务逃避监管,资管新规首对于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提出了严格要求,明确资管产品只可以投资一层资管产品。

 

(3)规范资金池运作,防范流动性和期限错配风险。资管新规明确禁止了资管业务的资金池业务,提出了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等要求。

 

(4)严格资管产品的杠杆操作,避免过度加杠杆行为。资管新规对资管产品的负债杠杆和分级杠杆均进行了严格规定,明确按照穿透原则核算负债杠杆,资管产品杠杆管理的精细化和严格程度均较以往明显提高。

 

(5)强化资本和风险准备金计提要求。为应对操作风险和非预期风险,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需计提风险准备金,根据管理费来制定相应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标准,并明确了风险准备金的使用范围。

 

(6)加强非标准化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资管新规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指出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遵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限额管理、风险准备金要求、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

 

(7)提高投资者门槛。资管新规将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并明确合格投资者的身份。强调合格投资者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且对合格投资者投资金额进行了严格规定。

 

(二)资管新规对大资管行业的影响

 

资管新规对大资管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加快资管业务转型

 

资管新规的落地有利于降低金融系统风险,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资管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短期阵痛难免。短期来看,在“去通道、控分级、降杠杆、除嵌套”等监管规定的重拳出击下,资管机构的业务开展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资管新规加重了资管机构业务转型的压力,资管业务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2.行业竞争环境更加公平

 

随着资管新规的全面施行,资管业务进一步规范,为行业发展营造出健康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方面,资管新规强调了统一规制,为资管行业设立了统一的监管框架和行业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营造了资管业务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强调穿透式监管,从资管业务性质、监管规则、监管分工等方面,为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指明了方向。

 

3.机构分化加剧,市场竞争结构趋向集中化

 

资管新规的实施,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加剧了资管机构之间的分化。一方面,资管新规加速了行业洗牌,综合能力强的资管机构在行业竞争中保持着领先优势,而部分实力薄弱的机构或处在被淘汰边缘。另一方面,统一监管要求下,行业将逐步向更加专业化、差异化方向发展,资管机构在产品创设能力、资产主动管理能力等方面将产生明显的分化,竞争强度加剧促使行业内部的差距愈发拉大,市场竞争结构集中度不断提高。

 

4.机构风险偏好和配置行为发生变化

 

资管新规的明确指引,影响机构风险偏好,改变了机构配置行为路径。

 

首先,打破刚兑将使银行理财规模大幅收缩,推动银行从表外理财转向表内结构化存款和一般性存款。

 

其次,资管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机构对非标资产的投资需求将有所下降,资产配置逐步向标准化资产转移;而消除通道和嵌套意味着主动管理将成为主流模式,促使资管机构把资金更多的投向权益类产品。

 

(三)资管新规对信托业发展的影响及挑战

 

资管新规的实施,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具有较大的影响;信托公司应充分挖掘、利用自身优势来应对这些影响和挑战。

 

1.资管新规对信托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打破刚兑对信托公司品牌管理提出挑战。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需要信托公司更加重视品牌管理,一旦项目出现风险,投资者不能收取本金及投资收益,则投资者对该信托公司会失去信任,会放弃购买该信托公司的后续信托产品,将对信托公司的品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通道业务受限严重,须大力加强主动管理。资管新规前,通道业务对于信托业的规模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资管新规背景下,去通道信号极为明确,去通道倒逼信托公司回归资产管理、主动管理的主业,业务创新和转型是信托业发展的趋势。

 

(3)信托产品净值化管理成为趋势。资管新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向净值化转型成为未来信托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4)信托公司风控能力受到严峻考验。资管新规打破刚兑是对信托公司风险控制及其他专业能力的一项重大考验。风险管理是未来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客观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运作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是信托公司转型攻略的安全保障。

 

(5)推进信托业务回归本源。资管新规规定的打破刚兑、约束杠杆、禁止资金池、消除嵌套、抑制通道等一系列要求,极大地推进信托业务回归本源。

 

2.资管新规下信托公司的优势分析

 

虽然资管新规的出台对信托公司影响较大,对信托公司的转型升级、优化业务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信托公司在资管新规下也有一些优势。

 

(1)直接的资金募集能力。与银行相比,信托公司的资金募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但与券商、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相比,信托公司在直接资金募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较强的资产配置能力。长期以来,信托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贷款、股权、事务管理等多种综合金融服务,与各种类型的客户进行广泛合作,长期以来横跨资本、货币、产业三个市场,具有较强的综合资产配置能力和管理能力。

 

(3)品牌优势。除银行外,相比其他金融子行业,信托业有更早更长的发展历史,在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中占据了较多的客户资源,在中等收入及以上阶层中已有较高的认知度,也有较高的品牌价值。

 

(课题牵头单位: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

 

摘自:《2018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